心灵咖啡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查看: 1047|回复: 2
收起左侧

[其他] 聚沙成塔 水滴石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7 22: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聚沙成塔  水滴石穿
                                                                                               ——序谭优华《点点滴滴》


                                                                                                                                        黄长江


  词作家谭优华先生寄来一叠歌词作品稿授权我院编辑出版并嘱余为序。承蒙谭优华先生的信任,我抱着一颗班门弄斧而跃跃欲试的心耐心地捧读起了这部叫《点点滴滴》的歌词稿。
  看到这个书名,也许你会像我一样首先想到的是一点一滴地堆积、积累的艰辛;看到这本书封面上的图景,也许你会想到笔者十几年前发表并先后被多处选用的一首叫《洞中岩》的小诗:“不知你为何总滴泪/几千年了/终日不停//不知是谁伤了你的心/悲愤中/你用泪水养大你的子孙”。尤我,似乎从歌词作者谭优华先生提供的这张钟乳石图片中寻到了什么身同感受的东西。于是,立即在案笺上写下了此序文的标题:聚沙成塔  水滴石穿。
  谭优华何许人?湖北利川市汪营镇人也。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利川市摄影家协会主席、《龙船调》杂志执行编辑。他少小时,时常听见母亲哼唱优美的山歌得启蒙;读书时,又受到“一位亭亭玉立充满青春朝气的女老师”的影响,“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于是唱歌、听歌、品歌成了他最大的嗜好。
  参加工作后,他一面上班,一面进行业余创作,常常独居斗室,挑灯夜战,时而唱、时而听、时而品、时而写,乐不知疲。在追求人生理想的途中,是歌声使他懂得了憎和爱,也是歌声让他懂得了眷恋故乡、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点点滴滴》是他以一颗一颗如珍珠般闪亮的赤子之心汇聚成的一座宝塔,在建国60周年之际,他将这座宝塔拱献给我们新中国的60华诞。
  《啊!祖国,祖国》《井冈山抒情》《啊!唱起这首歌》《贺老总走过的地方》《怀念胡耀帮总书记》《井冈山之歌》《长征路漫漫》《井冈颂》等让人心中浮现出一幕幕的革命胜地场景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身影。《人民的好公仆》《士兵与将军》《长城与战士》《军人的泪》《好班长》《啊!园丁》《老师》《百姓的好村长》《邮递员的名片》《打工者之歌》《护士大姐》《警营警花美》《老中医》等则分别从职种角度歌颂了我国公仆、军人、教师、警察、医生乃至护士及基层人民的爱岗爱职、敬责敬业、乐于奉献精神。
  谭优华词作的一大优点是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善于将过去与现在和未来进行比较和想往,既符合“三贴近”的原则,又高于生活和现实,实为艺术作品所应追求的境界。
  我国改革开放以降,尤其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以来,以农村为主体的数千万甚至上亿的人们为了改变贫困现状,或者追求更高的理想,或打工、或做生意、或创业、或寻求其他能够改变家乡面貌的途径,漂泊他乡,流浪他乡。许多村寨甚至只有每年春节的时候能热闹一阵,平时都成了一座座的空房子,只剩下老、弱、病、残、幼的空村庄。词作家谭优华关注到了这个现状,也看到了如今充满了生机和发展前景的家乡,所以向游子们发出了深情的呼唤。《漂泊的游子归来吧》发出的是真心呼唤漂泊游子归来的声音。先后用10个“如果你要”从不同角度对准游子的需求,这声声呼唤当然不是凭空呼嚎喊叫,因为这里有美好的发展前景,有博大的施展空间,能“给你一片艳阳”,能“给你一个港湾”,能“给你一篇乐章”,能“给你一个吉祥”,能“给你一双翅膀”,能“给你一柄船桨”,能“给你一束海棠”,能“给你一缕辉煌”,甚至能给你连阿基米德也想要的那个能把地球撬起来的支点。面对如此声声赤诚呼唤,哪位漂泊游子还不会感动而调转“船头”归来?
  “田头献良策,/地角当顾问。/夜里一堂科技课,/赢得掌声似雷霆。”(《老教授扶贫回山村》)不仅从理性与实践的角度扶贫,还传授了一种特殊的扶贫扶“根”术。
  “爱情好比一枝花,/雨露滋润才茂盛。”“用心映心才会赢得那缕情”,“用情凝情才会赢得那颗心”(《爱情》)。这无疑是对爱情经验的哲思。写出了爱情的真谛,与天下追求爱情的男女们共勉。
  《奉献是太阳能》首先肯定并强调:“奉献是太阳能”,暗示奉献可无穷大,充分开发利用则不枯竭,然后用证明命题的方法分别从8个方面由表及里、从浅入深、由小到大、层层递进地证明“奉献是太阳能”,让人从歌声中明晓奉献之意义之重之大之深远。
  《岁月悠悠一去不回头》:“岁月悠悠一去不回头,/带着那欢乐与忧愁。/带走了滚滚江河水,/带不走山花依旧笑春风。/带走了依恋中的红尘情,/带不走记忆中回眸容。/带走了世上缘分亲情爱,/带不走沧桑年华夕阳红。”随着岁月的悠悠流逝,让世间带得走的东西和带不走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出来。使人们从歌声中知晓该珍惜什么,不必惋惜什么。
  《人生》通过“风沙”能遮挡“高山”,功劳会被遗忘,“飞雪”能埋葬“足迹”,成果也许不会获奖,道出人间真谛后,得出“只求奉献不图索取,/为事业奋斗人生才辉煌”,“只作人梯不计得失,/为他人活着人生才闪光”的哲理。
  《牵挂》前两段每行用一个“牵挂”,写出了亲情身份不同及社会地位不同的妈妈对孩子、父亲对儿女、长辈对后代、子女对父母、知音对恋人、妻子对丈夫、弟兄对妯娌、公婆对媳妇及农民对田园、医生对病人、百姓对干部、老师对学生、战士对边防、交警对道路、村官对村民、上下对社会的牵挂、各自牵挂的对象不同,情况各异。可谓是一幅社会大扫描、巨幅心灵合影。题为牵挂,词句里也满含牵挂,整体却有一种《清明上河图》般的和谐氛围。这其中“上下对社会的牵挂”一句更是绝妙而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因为正如预言家、《中国大趋势》的作者比翰·奈斯比特认为的那样,“支撑中国新社会长治久安最重要、最微妙也是最关键的支柱就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力量的平衡,这是中国稳定的关键,也是理解中国独特的政治理念的关键。”这就精练地融入了中国不同于西方“横向民主”“横向政治”的“纵向民主”“纵向政治”而又纵横兼顾、上下和谐的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副歌“牵挂像一根弦,/连着幸福连着美满连着家兴旺”,“牵挂像缕情,/连着礼仪连着文明连着国富强。”更是在点明题旨的同时将牵挂的意义囊括到了整个社会(小家的幸福、美满、兴旺和大家的礼仪、文明、富强)的高度上。
  谭优华不仅是一位歌词作者,还是一位摄影家。歌词创作尽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于他来说,却只算是业余创作的“副业”,只是他艺术人生中的一部分。他曾有摄影作品在《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人民画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环境报》等300余家报刊发表达2000余件。并有200余幅在摄影大赛中获奖。是一位实实在在、不折不扣的摄影家。
  作为摄影家,谭优华擅长于寻找不同角度把镜头对准猎摄物,捕捉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瞬间镜头、灵感镜头或微妙镜头。
  《岁月的歌》用8个暗喻句,给岁月下定义式的喻作染发剂、雕刻刀、压缩器、公平秤,强台风、调色盘、史记书、炼铁炉,从不同角度对岁月进行特写式拍摄,哲理地道出它的功、能,及不可抗力量,令人心照不宣地思忖自己当如何珍惜时光,暗下决心决不虚度光阴。
  《嫂子做饭曲》是一首很有意思的词作,作者通过对山里的嫂子做饭这一生活细节的过去和现在分别进行特写:过去,“山里的嫂子怕做饭/烧起柴火黑烟满屋窜/天天三餐围着灶台忙/一双眼睛熏成红圈圈/泪长流,气长叹/嫂子度日如度年/忧难排,愁难解/满腹苦水向谁摊”;如今,“山里嫂子圆了做饭梦/告别了烦恼的烟雾弹/家里安上了天然气/抽油烟机呼呼转得欢/新世纪,生活变/嫂子乐得像少年/日子富,笑声甜/厨房永远留春天”。两张“照片”进行比较,写出了中国乡村(山里)的巨大变化,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谭优华认为“一首好词应是一首好诗”,“一首好歌词应该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强烈共鸣”,所以他的词作常常富含哲理,重思想性又不乏艺术魅力,令人读唱或闻听而深思。
  《走进红尘》指出了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中有美有丑、有耻有荣、有苦有甜、有暖有冷、有风有雨、有爱有恨、有正有邪、有假有真,有愁有忧、有惑有困、有清有浊、有落有升、有忠有奸、有乱有宁、有廉有贪、有花有荆,然后警告人们:“走进红尘中当心走错路径”,“走出红尘光明磊落才不愧今生”。作者可谓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看破红尘之人啊。
  下岗,在这近十余年来,已不是新鲜词了。然而有的人下岗了却苦苦凄凄、悲悲戚戚,徘徊、迷惘、畏缩、后退,有的人则积极探索、抱着希冀、立志拼搏、勇于进取,争取属于自己的另一片蓝天。谭优华却呼吁,“把徘徊换成探索/把迷惘换成希冀/让激情点燃崭新的观念/去拥抱成功的晨曦”;“把畏缩换成拼搏/把后退换成进取/让汗水托起生活的风帆/去捕捞致富中的奥秘”(《去捕捞致富中的奥秘》),通俗易懂,而激励人心,比成功学还成功学,比致富经还致富经,不愧为“致富中的奥秘”!
  《有奋斗就会圆好梦》第1段写出了人生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各个年龄段的追求和理想:童年的梦——享受摇篮的温馨,青年的梦——打开知识的窗户,中年的梦——探索学海的奥秘,老年的梦——浇熟丰硕的成果。第2段则写出了人生及人间甜蜜、奉献、精彩、兴奋的梦——“向往美好的前程”、“守望育才的讲台”、“创造惊人的奇迹”、“刷新奥运的记录”。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艺术的,内容是丰富,令人喜闻乐见的,也是人们想往追求的。且融理融情,令人深思而产生强烈共鸣。
  此外,《机遇》以娴熟的修辞手法对机遇哲思,使意境美化而生动形象,哲理通俗明朗。《滴水也会把石穿》巧将关联词语“没有……就没有……”反复出现,排比式运用,道出了人间世象、万事万物的因果关系,让“有始有终是一条规律,/滴水也会把石穿个洞”的声音和旋律,久久地回荡在唱听者的心间。《与书同行》强调而生动形象地道出了“与书同行”、开卷有益的丰富内涵,教人时刻不忘与书为伴。《情依依》:“高山与绿水情依依,/绿水与深潭情依依,/深潭与瀑布情依依,/瀑布与彩虹情依依/……”巧用类顶针的手法,排行形式上错落有致,读来爽口清心,唱来更是幽雅情深而荡气回肠。《妇唱夫随日子甜》可说既是歌词,又是一段很好的曲艺小品台词,不论是读是唱,或者是听是演,意义非同小可,令人匪夷所思而意味无穷、深长不凡。《锦绣清江勾人魂》更是有一种有如《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时所闻飞扬歌声之美。
  要说反映作者心声,表达词作家志向、抒发其情感,颂扬真善美的精神,《山溪的歌》《愿做老百姓》《我愿做棵大树》《树颂》《我是一颗小雨滴》等可算是这一类。《山溪的歌》:“不拒涓涓细流,/不拒毛毛小雨。/山溪敞开胸怀,/容纳点点滴滴。/高崖挡不住,/深壑难分离。/浩浩荡荡向东去,/越滩飞峡而不停歇。//不怕路途遥远,/不顾劳累乏疲。/溪水牵手围海岛,/手舞足蹈表情意。/故乡换新貌,/民富景靓丽。/战士放心守边防,/浪花放歌陪伴你。”与其说作者歌颂的是山溪不如说他歌颂的是山溪精神,是具山溪一样精神的人们。
  《我愿做棵大树》抒怀了作者的远大理想和抱负。青少年唱此歌,能激励人心,树立志向,积极迸发,追求人生“做一棵大树”的理想。《胡杨》歌颂了胡杨无束无拘、无畏无惧、气宇轩昂、威武不屈、飒爽英姿、前赴后继、铁骨铮铮、顶天立地的精神,这是一种“身处逆境经受考验”,“面对危难百折不挠”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精神,也是当今世界易成功、成大功、成大器者的精神。《树颂》则托物言志,赞扬了树春天“含笑把花开”,夏天“撑伞留凉快”,秋天“结果让人采”,冬天“昂首壮山脉”,不分春夏秋冬四季奉献的精神。
  综观谭优华的歌词作品,有歌颂大自然的(《朋友,你爱什么景》),有歌颂“从不抛头露面”,“从不回避困难”,“从不嫌弃贫瘠”,“从不贪图清闲”的“根”的精神的(《根颂》),有歌唱祖国的(《啊!祖国,祖国》),有对革命胜地抒发情感的(《井冈抒情》),有歌颂革命领袖和国家领导人的(《啊!唱起这首歌》《贺老总走过的地方》《怀念胡耀帮总书记》),有歌颂人民的好公仆的(《人民的好公仆》),有歌颂基层好领导的(《百姓的好村长》),有颂赞老师的(《啊,园丁》《老师》),还有抒写老百姓生活的(《愿做老百姓》)、抒写家乡变化呼唤漂泊老乡的(《啊!漂泊的老乡快回来》)、思考人生及生活的意义的(《人生》《该给世界留下什么》),也有关注时潮的(《多了》《外出旅游真烦恼》),还有将不同人生作对比的(《稗子与稻子》)……不仅内容涉及面广,而且几乎每首都有各自的独特视角和广角,有特色,有内含,耐读,品位高,有嚼头,更有唱头。
  当然,谈到这里或许也会有人说谭优华的词作没有明确的主题思想。倘是这样认为,就大错特错了。倘把生活比成五花八门、形形色色、不可计数的碎片,谭优华的词作就是把这些复杂、丰富、灿烂的生活缩小成的碎片进行了局部的审思、遴选,艺术地组装起来了,不能仅用一根细小的“主题思想”线绳来加以概括说明它。因为歌词也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审美旨趣是情致,是创作者的认识与情感的交融。“认识就像盐那样溶解于情感之水,无痕有味,所以是很难用抽象的词语来说明的。”(童庆炳语)
  也许当你乍见这本书的时候,并不以为然,然当你手捧稍览,令你惊叹的几个字就在你心中油然而生了:不简单!真是不简单!一点一滴的积累,一行一行的词句犹如一滴一滴的岩浆水,经过成年累月的滴落、凝固,成了一首首的歌词作品,成了这本歌词作品集,更要命的是这其实也就成就了一位词作家!
  此真乃“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聚沙成塔,水滴石穿也!
  “点点滴滴汇成歌,伴着跋涉不停脚。”这是谭优华写在后记中的话。祝谭优华先生这本歌词集顺利出版,并赢得读者、曲作家、歌唱家和评论家们的喜爱,更期谭优华先生再接再厉,继续点点滴滴下去,点滴出更多更美的歌词作品来。

——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心灵咖啡 ( 粤ICP备16121829号-1 )

GMT+8, 2024-11-23 03:32 , Processed in 0.11004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